▌定義:經專用檢測儀器檢測判斷出四輪各種角度與原設計和出廠時調整值的差值,再用專用零件或工具進行調整校正,使之與原設計和出廠調整值相同或在公差范圍內的全過程。
▌功能:設計出汽車四輪各種角度,是為了保證汽車行駛的平穩性、安全性、和經濟性。不會造成汽車跑偏、發飄、側滑、轉向不穩、輪胎磨損及懸掛系統零件磨損加劇。

▼定義:上球頭向前或向后的傾斜度,或者支柱頂端與下球頭所夾的角度。
▼功能:影響汽車行駛的穩定性和自動回正能力。
▼0主銷后傾角:從汽車的一側觀察,上球頭或支柱頂端與下球頭在一個平面。
▼負主銷后傾角:從汽車的一側觀察,上球頭或支柱頂端朝下球頭方向向前。
▼癥狀:1、旋轉一周后,自動回正能力缺乏。2、汽車在高速行駛時需小心注意。
▼后果:使汽車跑偏。
▼舉例:左側前輪正主銷后傾角設為0.5°,右側前輪為1—0.5°,這種車將會向左偏。

▼定義:車輪的上沿向內或向外傾斜的角度。
▼功能:調整車輛在負載時,使受力點作用于輪胎中心消除跑偏,減少輪胎磨損。
▼0車輪外傾角:車輪處于垂直于水平面的位置。
▼正車輪外傾角:車輪上沿向外傾斜,或偏離引擎。
▼過大的正車輪外傾角會引起:1、磨損輪胎外側。2、額外增加懸掛部件磨損。3、造成跑偏。
▼負車輪外傾角:當車輪上沿向內傾斜,或朝向引擎。
▼過大的負車輪外傾角會引起:1、磨損輪胎內側。2、額外增加懸掛部件磨損。3、造成跑偏。不相等的車輪外傾角:造成跑偏。
▼舉例:左側前輪正車輪外傾角設為1°,右側前輪設為0.5°,這種車將會向左偏。

▼定義:從車的正上方看,車輪的前端和車輛縱線的夾角。
▼功能:減少輪胎磨損和滾動摩擦。
▼正前束:車輪前端向內傾(內八字)。
▼負前束:車輪前端向外傾(外八字)。
▼使用情況:
1、在比較滑的場地可以使用少量的前輪正前束,前輪使用正前束可以幫助你的車在加速時保持穩定。但這樣做也會減少車子在進入彎角時的轉向反應,同時增加加速出彎時的轉向反應。
2、如果需要在進入彎角時獲得更多的轉向,可以使用負前束。但這樣做會使車子在加速時、或者通過起伏路面時,變得不穩定,偏離直線。
3、在平路行車時,推薦使用0度到1度的負前束。
4、越大角度正前束或負前束,越會減低車輛在直線行駛的速度。
5、不應使用過大的正前束或者負前束。
6、正前束或負前束可以配合Ackerman使用??梢允褂靡欢康呢撉笆浜陷^小的Ackerman效應,增加轉向前段(開始入彎)反應并減少轉向后段(在彎中)的反應;使用一定量的正前束,并配合較大的Ackerman效應,減少轉向前段反應并增加轉向后段的反應。
▼定義:一邊車輪比另一邊車輪后退。 ▼引起原因: 1、廠家原因(廠家生產問題)。 2、碰撞。 ▼正常情況下靠近0.5"的退縮角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 ▼定義:汽車轉向時,前輪所轉的角度。 ▼功能: 1、阻礙輪胎側滑。 2、減少輪胎磨損。 3、減少汽車轉向時的響聲。 | ▼定義:車子行進的方向是所謂的推進線,執行后輪個別前束測量的時候,必須以車子的中線為參考,計算出一個后輪個別前束的平均值,并畫出一條與后輪輪軸中央垂直的線,推進線就出來了,推進線與幾何中線之間的夾角就是推進角。 ▼推進角的修正方式:(1)原車調整器;(2)在輪軸與輪轂之間加裝楔形墊片;(3)凸輪或其它加裝調整器; |

▼定義:由車輛前方觀察,轉向軸線與車輛垂直線的夾角(如圖七所示)大多數車輛來說是不可調整的角度。

▼定義:主銷內傾角與車輪外傾角之和稱為包容角。

▼定義:在地面上觀察,主銷內傾角的延長線與地面的交點與輪胎中心線延長與地面的交點的距離稱為摩擦半徑。主銷內傾角的延長線與地面的交點在輪胎中心線延長線與地面的交點內側,稱為正摩擦半徑:反之稱為負摩擦半徑。
▼功能:增加操縱穩定性、轉向后自動回正能力。